在網路上看到一款日式短款皮夾,形式上跟傳統短皮夾完全不同的形式,是外翻式,內有零錢袋、卡帶、也有紙鈔放置。興起製作看看的念頭,隨即製作紙板。
先依照紙板剪裁皮料,以深棕色約1-1.2mm皮料製作。
因為完全沒有製作程序可看,所以思索了許久,還是從最簡單的外蓋做起,黏合縫線訂四合扣(公扣)。
接續製作零錢袋、卡帶兩側的凹折皮料,以cmc背面上膠折線。
先將零錢袋外皮縫合兩側凹折皮料,並先縫線上端面美化。接著訂上四合扣(母扣)。
零錢袋內頁(有外蓋)黏合後逢邊緣線,因這皮料需與卡袋皮料作結合,所以卡袋外頁先縫合凹折皮料後,再與零錢袋外蓋頁縫線結合。
然後就是將之前做好的零錢袋外頁與本皮料做結合。將之前做好零錢袋外頁兩側凹折面與本皮料做黏合與縫線,縫線須有三面,建議是一面一面縫線。做好後先擱置,換另一段。
放置紙鈔部分,有兩片皮料(一大一小),小片需縫上卡袋,大片則先將外蓋與邊緣縫線美化。並在大片皮料中間縫上吊環。
小片皮料縫上卡袋,這裡說明:原始圖紙是卡袋內兩面都有放置所以要四片,但思索很久如何縫上。因卡袋與零錢袋結合縫線有衝突無法打孔縫線,搜尋該作品成圖,發現與圖紙不同,與零錢結合面並無縫卡袋。所以最後還是改變依照自己想法製作。
此時只可縫底部,並須依序從上而下,在兩側及底面只黏合不縫線。
此時皮料有三部分:(A)之前製作零錢袋、(B)本卡袋(紙鈔小片皮料)、(C)大片紙鈔皮料。先將A與B左側邊黏合縫線。
然後將A、B、C三部分黏合
之後當然就是依序做縫合
當然,最後就做磨邊、上CMC、再磨邊、在上CMC。然後............大功告成。